在基因功能研究中,有时需要人为地改变其一级结构,以进一步分析其功能。1982年,Zoller M和Smith M发明了寡核苷酸介导的定点诱变技术(简称定点诱变技术),这是基因诱变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1987年Mullis KB发明了体外扩增DNA的PCR技术,随之建立了PCR定点诱变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定向地改变基因序列的一级结构,也就是说可以准确地改变想要改变的碱基。然而这些突变体的体内活性尚未超过野生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与受体有强亲和性反而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浓度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