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一)针刺镇痛的神经机制

我国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于1978年首先提出“针刺镇痛是来自针刺穴位和痛源部位的神经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相互作用、加工和整合的结果”。这一假说,经过多学科专家的多层次(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和基因水平)、多角度(神经、体液、经络)的探索,已经证实针刺镇痛是一个生理性调整过程。这一点在临床的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周围组织的止痛治疗中,如针刺麻醉、“疼痛取阿是”,阿是穴治疗具有立竿见影之效基本就是通过这方面的机制实现的。以上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电针针刺镇痛效应的差异与中枢相关基因的特异性表达有关,说明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 ......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学》
书名:《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学》
栏目: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学 > 中篇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 > 第十一章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医治疗 > 第三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针灸治疗 > 一、针刺(灸)镇痛原理
作者:黄宇光 徐建国
参编:罗爱伦,王以朋,崔丽英,于布为,刘进
页码:235-23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