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诊断]二、临 床 分 型

随着对白血病发病过程中基因和表型的认识,从20世纪70年代的FAB分型发展至80年代的MIC分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又增加了分子生物学特征,即MICM分型[ 22 ]。TEL‐AML1表达是独立的预后较好的指标,与已知的前B细胞白血病预后好的因素不相关,包括年龄、白细胞计数和超二倍体。意义在于对MIC分型的补充,如染色体检查结果阴性,而聚合酶链法可以检测到有关的融合基因,有助于发现新的白血病亚型,多重RT‐PCR可以弥补核型分析方法的不足,在患者初诊时,使融合基因成为临床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指标 ......

——《2010儿科学新进展》
书名:《2010儿科学新进展》
栏目:2010儿科学新进展 > 第五部分血液与肿瘤 > 第一章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进展
作者:申昆玲
参编:沈叙庄,丁辉,马琳,王旭,王伟
页码:669-67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