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理学](二)良性脉管肿瘤

本病又称为草莓状血管瘤,多见于儿童。生后不久出现,一般在2岁内渐增大,但3~4岁后开始消退,至9~10岁时90%以上的毛细血管瘤可自然消退。好发于头颈部,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包括口腔、外阴部黏膜。皮损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或紫色的柔软肿物,高出皮肤,表面呈草莓状,约1~3cm大小。杆菌性血管瘤:该病主要发生于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杆菌性血管瘤由胞浆嗜酸、淡染、具有多形性的内皮细胞组成,血管附近有嗜碱性颗粒状物质,特殊染色证实为细菌。肿瘤由梭形细胞为主的区域和海绵状血管瘤样的区域构成。结节性Kaposi肉 ......

——《皮肤组织病理学》
书名:《皮肤组织病理学》
栏目:皮肤组织病理学 > 第四篇 皮肤肿瘤和囊肿 > 第五章 脉管性肿瘤
作者:孙建方 高天文
参编:涂平,刘跃华,陈明华,陈浩,马东来
页码:250-25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