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第2节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冲动起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或两者兼而有之。冲动起源异常如发生在窦房结,可产生窦性心律失常,发生于窦房结以外的节律点,则产生异位节律。若连续出现一系列自发性异位搏动,则称为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儿茶酚胺浓度增高、高血钙等均能使延迟后除极增强,从而诱发快速心律失常。折返激动是所有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发生机制。另外,心脏的传导还有一些特殊的现象,如干扰现象与干扰性脱节、隐匿性传导、超常传导和韦金斯基现象、室内差异性传导等。 ......

——《实用心律失常学》
书名:《实用心律失常学》
栏目:实用心律失常学 > 第一章 心律失常概论
作者:张澍
参编:张澍,马坚,王景峰,王祖禄,方丕华
页码:2-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