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和病理】

病毒可能在入侵部位(直肠、生殖系统、血循环中)先与单核‐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作用,然后随细胞而播散至靶器官。近年来,有关HIV致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HIV易感细胞表面病毒受体的阐明、HIV包膜蛋白gp120与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病毒对组织细胞的亲嗜性、病毒的复制部位和储藏场所等。但是,HIV致病的中心环节是选择性使CD 4 + T淋巴细胞大量消耗,导致免疫功能缺陷。因此,对δ 32 CCR5变异的检测,可作为一个迅速且简易的手段,以确诊呈现延迟病程的患儿,这些患儿可能最终无需直接的抗HIV治疗。 ......

——《人类病毒性疾病》
书名:《人类病毒性疾病》
栏目:人类病毒性疾病 > 下篇 重要脏器、系统病毒性疾病 > 第四十四章 宫内和围产期病毒感染 > 第五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作者:刘克洲 陈智
参编:王季午,马亦林,干梦九,任红,庄辉
页码:1174-117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