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2年,Negovski就提出缺血后的组织损伤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再灌注损伤程度。1968年Ames等发现再灌注后“毛细血管低灌注现象”,在脑缺血10~20分钟后再灌注90分钟,皮质毛细血管的血流只有正常时的30%。这一现象导致脑细胞的“第二次缺血”,并导致再灌注期间脑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高能代谢。用经典的染色方法发现在选择性易损区的神经元的再灌注损伤可分为两个阶段:空泡形成在再灌注15分钟内发生,1小时后逐渐正常。近年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①形态学研究发现大部分神经细胞结构性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