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一)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小儿哮喘的可能机制

肺炎支原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结构,其感染后侵入呼吸道黏膜,借助末端的球杆状特殊结构(含有黏附因子P1蛋白),吸附于宿主细胞神经氨酸酶受体部位,并有微管插入,释放过氧化氢、核酸酶等物质,同时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伴有细支气管壁肥厚,管腔变小。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内皮细胞暴露,使P物质、NK1受体水平相对增加,导致平滑肌对其反应性增加,引起平滑肌收缩,气道变窄,可能也是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哮喘形成的机制。 ......

——《儿童支气管哮喘基础与临床》
书名:《儿童支气管哮喘基础与临床》
栏目:儿童支气管哮喘基础与临床 > 基 础 篇 > 第九章 呼吸道感染与儿童哮喘 > 第二节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的关系 > 五、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致小儿哮喘的可能机制
作者:李昌崇
参编:张维溪,叶乐平,李孟荣,李迎春,苏苗赏
页码:123-12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