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六、血管瘤瘤腔造影

多用于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直接做瘤腔穿刺,成功后注入造影剂,可清楚地显示血管瘤的大小、范围、血运情况及输出血管等,为血管瘤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协助病人仰卧于造影台上,头低位以利于血管瘤膨胀。将麻醉药及造影剂分别抽入注射器内,并协助医师选好穿刺点。选好时机拍片,在注射最后2~3ml造影剂时拍摄的影像效果最好,拍片成功后拔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检查有无渗出。2 ﹒注入造影剂时速度要快,如速度过慢,造影剂将被血流冲淡或随血流失而影响造影效果,必要时可采用两点注入,速度可稍减慢,以减少反应。3 ﹒注射 ......

——《护理学原理与实践》
书名:《护理学原理与实践》
栏目:护理学原理与实践 > 第四篇 诊疗护理技术 > 第六章 五官科诊疗护理技术 > 第三节 造影技术
作者:王筱敏 杨敏 魏奉才
参编:周日光,张茂宏,王占民,潘秀荣,王筱敏
页码:1046-104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