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EBV在体内的生物学特性缺少完整的了解是当前必须正视的事实,本章所讨论的多种不同的EBV疫苗策略也是基于一些未被证实的假设之上。病毒通过其主要糖蛋白gp350与B淋巴细胞上表达的补体受体CR2相互作用,感染口腔中的B淋巴细胞而进入体内。病毒吸附靶细胞后,即可在其他包膜糖蛋白gp85 、 gp42和gp25的参与下,通过膜融合途径感染靶细胞[ 2 ] 。病毒初次感染后,最早可以检测到的指标之一似乎是裂解期蛋白的表达,这些蛋白的表达会导致感染性病毒释放到口腔,随后是可表达潜隐蛋白家族成员EBNA1 、。最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