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DI C的发病机制

DI C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的病因,其发生DI C的机制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促使血小板聚集,其表面出现带负电荷的磷脂,使与之结合的多种凝血因子在磷脂表面被局限和浓缩,从而产生大量凝血酶,不断促进纤维蛋白网形成,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和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直至发生DI C。近年来关于DI C发病机制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各种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TNF)则通过对I L‐6的作用而间接地影响凝血系统。而全身性纤维蛋白的形成则是由于凝血酶生成的增加 ......

——《临床病理生理学》
书名:《临床病理生理学》
栏目:临床病理生理学 > 第七篇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 第二十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第一节 DI C 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肖海鹏 杨惠玲
参编:王迪浔,王建枝,王树人,王荷花,王新红
页码:394-39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