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第二节 血栓病的发病机制

血栓形成的机制异常复杂,但早在1865年Virchow已指出,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即血管壁损伤、血流变化及血液成分改变。血管壁的内皮具有抗血栓形成的功能,如各种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性血管炎、吸烟等)使其受损,内皮下胶原纤维的暴露,致使血小板与凝血因子活化,从而促进血栓形成。由于血液淤滞多见于血流较缓慢的静脉,故静脉内血栓形成比动脉高四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明显高于上肢,肥胖、妊娠、制动(因手术、心力衰竭与下肢骨盆损伤等)等都是导致静脉血流缓慢、淤滞的原因,故在这些情况下易致血栓形成。 ......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书名:《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栏目: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第一篇 血栓病概论 > 第二章 血栓病的分类、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
作者:刘泽霖 贺石林 李家增
参编:王鸿利,刘敏涓,文志斌,包承鑫,丁家增
页码:13-14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