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支气管镜在临床应用的日益普及,各种支气管腔内介入治疗技术蓬勃开展。经支气管镜介导的激光、高频电灼、射频消融、氩等离子体凝固(APC)、微波、激光、光动力治疗、冷冻、后装放疗、气道支架和球囊扩张等技术,逐渐成为复杂气道病变、良恶性病变所致的中央气道狭窄治疗的新手段。实施支气管腔内介入治疗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明确治疗目的,客观评估拟采用的某项治疗技术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对于不能手术和拒绝手术的中央型气道狭窄患者,应首先考虑内镜下腔内介入治疗。因此,必须建立合作机构和协作网络,结合中国病源分布特点,开展多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