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预防、预后]2﹒颅内外血管吻合术(extracranialtointracranialbypass,EC/ICbypass)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当颈内动脉系或椎动脉系发生狭窄或闭塞致使脑血流量下降时,将血流量相对充足的颈外动脉系统与颅内远端血管吻合,从而形成旁路,绕过狭窄闭塞病变补充脑血流量。这一理论早在1951年就由Fisher首先提出,1967年,Yasargil首次成功施行了颞浅‐大脑中动脉吻合(STA‐MCAbypass),此后20余年中,这项手术成为了缺血性疾病外科预防的热点,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涌现,各种吻合术式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 ......

——《缺血性脑血管病学》
书名:《缺血性脑血管病学》
栏目:缺血性脑血管病学 > 第四篇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 第八章 脑卒中的预防性治疗 > 第二节 外科预防
作者:罗祖明 丁新生
参编:王拥军,董强,曾进胜,冯美江,徐严明
页码:632-63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