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寄生虫性腹泻的类型

肠道黏膜为一双向性屏障,既能吸收又能分泌水和电解质。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主要通过小肠黏膜分泌水分,使高渗性食糜变为等渗状态,并以等渗状态通过整个小肠。如分泌过多,相对超过肠道吸收能力时,则产生腹泻,称为分泌性腹泻。许多研究证明,一些细菌通过分泌肠毒素激活肠细胞膜的腺苷酶- c AMP系统,诱导肠黏膜的水、电解质的分泌。有些肠道寄生虫产生毒素,使肠黏膜受到刺激而大量地排泄液体,出现分泌性腹泻。这种毒素在极低浓度(2~4 μ g/ml)即具有细胞毒作用,在阿米巴导致的腹泻和黏膜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引起该类腹泻 ......

——《感染性腹泻病》
书名:《感染性腹泻病》
栏目:感染性腹泻病 > 第八章 寄生虫性腹泻 > 第一节 概 述
作者:聂青和
参编:翁心华,李梦东,魏承毓,王全楚,王素萍
页码:488-489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