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病理改变

慢阻肺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壁损伤和修复过程反复循环发生,修复过程导致气道壁结构重塑,胶原含量增加及瘢痕组织形成,这些病理改变造成气管腔狭窄,引起固定性气流受限。气道的慢性炎症过程引发的组织修复和重塑不仅是慢阻肺小气道阻塞的重要病理学因素,而且和肺气肿病理改变相关。在疾病后期,由于低氧引起的肺动脉平滑肌收缩和肺血管结构重塑、肺气肿区域肺微血管床的损坏,肺血管的阻力进一步增加。慢阻肺晚期继发肺心病时,部分患者可见多发性肺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治与管理:基层医师版》
书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治与管理:基层医师版》
栏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治与管理:基层医师版 > 第二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
作者:刘又宁 姚婉贞
参编:文富强,孔灵芝,冉丕鑫,白雅敏,朱 蕾
页码:16-1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