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病位在食管,亦称咽管或谷道、食道,属胃气所主。在明代,皇甫云洲从咽喉至胸膈部位结构异常角度论证噎膈的病理,他在《明医指掌》中说:“痰结成块,胶于上焦,食道窄狭,不能宽畅,饮则可入,食则难入而病已成矣”。古今医案按》引叶天士“食管窄嗌使然”之说,很明确指出噎膈的基本病理改变为食管内长了有形之物,而使食管狭窄。但就其发病机制而言,除胃以外,又与肝脾肾三脏密切有关。现综合历代医家论述,分析如下:忧思郁结。就噎膈而言,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主要与脾虚使气血化源告竭,肝气失疏可化火伤阴,肾精枯槁不能濡养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