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二、临床诊疗思维的特点

在临床诊断思维中,患者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医生认识患者的疾病,做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医生居于主体地位,患者是认识的客体。此时,医生的思维要尽量符合患者实际,不能有偏见或把自己的主观臆断“投射”到患者身上,不能在问病史时提出暗示,不能让主观框框来取舍患者的客观表现。临床诊断的是患者,不是症状和体征。通常情况下,患者会有意或无意地参与临床思维,如对自身疾病的臆测、想象、判断、推理等。比如城市或大企业职工患病因受生活环境、文化教育、生活水准等多方面的影响,对卫生保健知识了解比较多,有的可当“半个医 ......

——《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技巧》
书名:《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技巧》
栏目: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技巧 > 第四章 诊疗行为与诊疗模式 > 第一节 诊疗行为
作者:李功迎
参编:杜爱玲,马洪霞,刘传新,杨冬林,常延民
页码:72-7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