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胎儿时期肺呼吸未建立,肺循环阻力高,右心室注入肺动脉的血液大部分通过动脉导管注入体循环系统。出生后,肺呼吸建立,新生儿血PaO 2升高,PaCO 2降低,pH升高,加以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乙酰胆碱、妥拉苏林及作用于β受体的儿茶酚胺等的扩张血管作用,使新生儿出生后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扩张,使肺血管阻力减低,肺动脉压力下降,此下降过程在生后2~3天最快。但是,当这个过程的进展受阻时,如肺小动脉肌肉肥厚致失松弛或因缺氧酸中毒等因素使肺小动脉收缩,则引起新生儿生后肺动脉高压。 ......

——《小儿呼吸衰竭基础与临床》
书名:《小儿呼吸衰竭基础与临床》
栏目:小儿呼吸衰竭基础与临床 > 第二十四章 新生儿常见呼吸衰竭 > 第四节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作者:王吉安
参编:
页码:340-34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