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临床表现]第二节 临床表现

进入单核—吞噬细胞中的前鞭毛体失去鞭毛逐渐变为无鞭毛体,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特别是在肝、脾、淋巴结、骨髓中分布较为集中。由硕大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潜伏期短,一般经白蛉叮咬后1~4周在皮肤上出现较大的鲜红色结节,呈急性炎症样,丘疹发展快,起病丘疹直径可达5~10mm。需特别指出的是,流行于东非、由埃塞俄比亚利什曼原虫和亚马逊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有的皮损仅为单个结节,有的可播散到全身,呈弥散性,或皮肤黏膜损害似麻风。皮肤利什曼病合并HI V感染者,因人体免疫系统受抑,原虫可“内脏化”,患内 ......

——《机会性寄生虫病》
书名:《机会性寄生虫病》
栏目:机会性寄生虫病 > 第五章利什曼病
作者:周晓农
参编:朱淮民,徐大刚,张仪,陈翠娥,吴观陵
页码:60-6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