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澳大利亚外科医师Hayward在未提供任何研究的支持,也未提供任何个人观察的食管组织学支持的基础上,提出在正常的食管下端1~2 cm被覆交界型柱状上皮,其分泌粘液来防御胃液的消化。而Hayward提出,即使正常食管的末端也可有2 cm的柱状上皮,因此,为了避免诊断柱状上皮食管的假阳性,各学者们制定了自己的食管柱状上皮长度的内镜诊断标准,从2~5 cm不等,使用较多的是3 cm。从此研究兴趣转移到可发生癌变的特化型上皮,而Barrett食管的定义开始从食管柱状上皮的长度标准转移到特化型上皮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