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三、治疗法的历史

1904年Toti将泪囊粘膜与鼻粘膜作端端吻合以治疗慢性泪囊炎。1921年Dupuy Dutemps与Bourget将泪囊粘膜直接与鼻切缘缝合,早期成功率达89%~95%。它的主要缺点为需全麻下手术,并使面部留有疤痕,可能出现再狭窄等。至1972年,Singh与Garg用聚胺酯管从泪囊底通过骨间管插入到下鼻道作引流,一年通畅率为92%。Song在这方面作了杰出的贡献,有了明显的改进,他设计了新的器械做了大量病例,成为当前治疗鼻泪管阻塞最有效的方法。 ......

——《介入放射学-非血管性》
书名:《介入放射学-非血管性》
栏目:介入放射学-非血管性 > 第九章 其他 > 第一节 溢泪症的介入治疗
作者:李麟荪 贺能树
参编:吴恩惠,刘子江,王执民,冯敢生,范占明
页码:376-37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