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三、失血性贫血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blood loss anemia)

通过向体外适量放血,造成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大鼠尾静脉多次放血法:用手揉擦或用温水(45~60℃)加温鼠尾,使之充分充血后,用剪刀剪去鼠尾约2mm,用手轻轻从尾根部向尾尖部轻轻挤压,使失血量达1.5~2ml,隔日1次,连续5次,可形成慢性失血性贫血。兔放血占全血量的30%,犬按40ml/kg放血,可反复几次,即可造成失血性贫血动物模型。由于失血1ml约含铁0.5mg,因此,也可以作为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小鼠尾动脉放血应使尾部充分充血,否则难以使放血量达到要求。2 .文镜,赵建,朱晔,等.利用失血性贫血动物 ......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书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栏目: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 第二篇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各论 > 第八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 第一节 贫血动物模型
作者:施新猷 顾为望
参编:
页码:243-24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