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实验性流产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experimental abortion)

以米非司酮拮抗黄体酮受体而终止早孕、抗着床,配伍米索前列醇收缩子宫,以及用针刺或子宫兴奋药(缩宫素),引起受孕动物子宫强烈收缩,从而导致流产。1 ﹒自动物受孕后第7日,灌胃米非司酮(8 ∶ 00am)+米索前列醇(6 ∶ 00pm)各1次(两药间隔约10小时),大鼠完全流产分别用16.6mg/kg + 100 μ g/kg。不完全流产用8.3mg/kg + 100 μ g/kg。2 ﹒动物受孕后9~10天,分别用针刺或缩宫素引起流产。1 ﹒大、小鼠实验性流产的见红(阴道少量流血)率很低,难以作为观察指标如 ......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书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栏目: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 第二篇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各论 > 第十五章 妇产科疾病动物模型 > 第四节 早产、流产动物模型
作者:施新猷 顾为望
参编:
页码:403-40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