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二、缺血后适应

尽管IPC在心肌保护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临床上难以准确预测患者心肌缺血时间,使得IPC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随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深入研究发现,再灌注数分钟内的病理生理改变与随后发生的再灌注损伤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 Zhao等于2003年最早提出了缺血后适应(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 IPostC )这一概念。他们利用犬心肌缺血模型在再灌注早期对病变血管实施多次、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后再充分开通病变血管,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达30% ~ 40% 。Zhao等 ......

——《心肌保护》
书名:《心肌保护》
栏目:心肌保护 > 第四篇 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新进展 > 第二十八章 心肌缺血耐受保护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 第一节 缺血预适应及后适应
作者:陈玉国 徐峰
参编:王甲莉,郑雯,薛丽,于丹玉,张希艳
页码:308-31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