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致病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HI 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增多,微孢子虫感染率逐年增高,而且感染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与宿主的免疫状态相关。肠道感染是最常见的,主要是艾滋病患者感染了毕氏肠细胞微孢子虫或肠脑炎微孢子虫所致,毕氏肠细胞微孢子虫可以播散到胆道和鼻咽的上皮细胞引起胆管炎和鼻咽部感染。全身性病变尤其是在CD4 + T细胞低于0.05 × 109/L的艾滋病患者由兔脑炎微孢子虫、何氏脑炎微孢子虫、肠脑炎微孢子虫三种虫体引起,除了肠道、胆道和眼部的感染,这些虫体可以引起肝肾衰竭和呼吸道感染。 ......

——《新发传染病》
书名:《新发传染病》
栏目:新发传染病 > 第七章 新发现的寄生虫病 > 微孢子虫病
作者:潘孝彰
参编:卢洪洲,程训佳,王贵强,卢洪洲,江元森
页码:217-218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