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临床表现](一)形成脑疝的解剖基础

两侧大脑半球被坚韧的硬脑膜形成的大脑镰隔开,在其下方有较大的空隙。根据脑疝发生的部位和疝出的脑组织不同分为: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小脑幕切迹上疝(小脑蚓部疝)和扣带回疝(大脑镰疝)。其他疾病如脑挫裂伤、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脑出血、脑内寄生虫病(如脑囊虫病)和脑组织缺氧等均可能因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发生各种不同的脑疝。以上几种脑疝可以单独发生,亦可以同时有二种或三种先后合并发生,如一侧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在发生小脑幕切迹疝的同时或稍后并发扣带回疝,若对此发现较晚或救治不及时, ......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书名:《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栏目: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 第二章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 > 第三节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 > 七、脑 疝
作者:安得仲
参编:
页码:4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