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0年Swan和Ganz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首次介绍引入临床以来,肺动脉导管(PAC或Swan‐Ganz导管)由最初主要用来监测肺动脉压,经过设计的几次重大改进,特别是对尖端的整合和调整。尽管随着医学电子计算机、影像及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原来需借助Swan‐Ganz导管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现可通过无创和微创方法获得,如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临床上需要对肺动脉导管的应用进行重新评估,但就Swan‐Ganz导管来说要完全替代尚待时日。因此,肺动脉导管的使用要本着科学的态度,依据患者需要而选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