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六、诱发性大肠癌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large intestine carcinoma)

动物大肠癌的自然发生率很低,目前常用致癌物以二甲基苄肼(DM H)较佳,具有致癌性强和器官选择性高的特点,是目前公认的致大肠癌的较为特异的致癌剂,是既可口服又可注射的间接致癌剂。1 ﹒最后一次给药(二甲基苄肼)1~4周后处死动物,大肠癌的诱发率为81%~100%,诱发的大肠肿瘤均系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腺癌。在防治研究中,常常应用动物模型进行具体防治措施的效果验证,以便为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解决途径。通过诱发性大肠癌动物模型对大肠癌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使我们有可能在基因水平上进行检测和干预,进行大肠癌的 ......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书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栏目: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 第二篇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各论 > 第十三章 肿瘤病动物模型 > 第二节 食管、胃、胰、肠癌动物模型
作者:施新猷 顾为望
参编:
页码:352-353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