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第十二节 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或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 jury, DI LI)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药物性肝损害分为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两种。前者主要是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致,具有一定规律,常可预测,毒性与剂量成正比,自暴露于药物到出现肝损害之间潜伏期通常较短,诊断相对容易。而大多数药物性肝损害系不可预测性,本类药物性肝损伤与剂量无关、不可预测、潜伏期不定、诊断较困难。药物性肝病的临床分类及相关药物举例参见表4‐1。改善黄疸:口服熊去氧胆酸50~200mg一日3次(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发生率约2%,其他罕见不良反应有便秘、过敏反应、瘙痒、头痛、头晕、胃痛、胰腺炎和心动过缓。硫普罗宁0.1~0.2g口服,一日3次。

……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书名:《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栏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作者: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编委会
参编:陈竺,王国强,马晓伟,邵明立,王羽
页码:122-124
版本:1
出版时间:2009-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