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第三节 抗抑郁药物的分类及常用抗抑郁药物

第一个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是异丙烟肼,系由异烟肼合成,该药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逆转利舍平诱导的镇静和精神兴奋作用。继异丙烟肼之后出现的是丙米嗪,最初从氯丙嗪中合成,原以为具有抗精神病作用,但临床使用发现该药具有抗抑郁作用,且较异丙烟肼更为安全。随着异丙烟肼和丙米嗪的偶然发现,结构上类似于它们的药物,或者归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或者归入三环类(TCAs),形成了第一代抗抑郁药。MAOIs 和TCAs 的出现不仅对精神科临床具有重要影响,也促使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研究它们的药理机制,从反向来推测抑郁症的病因。研究发现,目前所有的抗抑郁药物均具有一个共同的作用机制,即通过抑制单胺的代谢(MAOIs 的作用)或抑制转运体的再摄取(TCAs 的作用)来升高细胞外单胺能神经递质的浓度,以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最为明显。大多数第二代抗抑郁药均选择性作用于5‐HT 转运体,称为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s),此外还有选择性NE 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和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的安非他酮。5‐HT 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文拉法辛、米那普仑、度洛西汀即属于这类药物,它们主要抑制5‐HT 和NE 转运体,基本无抗胆碱能作用和抗组胺作用。其他具有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还有奈法唑酮和米氮平,奈法唑酮对5‐HT 和NE 转运体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可以拮抗5‐HT 2A受体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米氮平主要通过直接对多个受体位点进行作用而起治疗作用,它可以阻断NE 能神经元α2自身受体,拮抗5‐HT 2和5‐HT 3受体等。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四篇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学 > 第二章 抑郁障碍的治疗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705-706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