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概念的药效团(pharmacophore)是由Kier提出的[ 1 ],通过研究毒蕈碱和乙酰胆碱的晶体结构和量子化学计算,证明与受体结合的原子的性质和空间距离是相同的,绘制了毒蕈碱样配体的药效团图。Gund进一步充实了药效团定义,用药物的三维化学特征表示与受体结合的互补状态,认为特征的原子可以变换,仍保持同样的药效团功能,这个理念奠定了现今“三维搜寻”(3D-searching)的基础[ 2 ]。药效团揭示了药物与受体结合并启动药理作用的微观特征,一组活性分子由于有相同的药效团特征与分布,构成了相同的药理作用基础。作为药物的作用模型,药效团是对活性的集中概括,是升华了的构效关系,也是对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的微观结构的映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