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二、兔

上述兔用吡喹酮20 mg · kg - 1 1次肌内注射治疗,结果与口服组相仿。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的结果说明,感染3周及4周的兔用吡喹酮40 mg · kg - 1治疗时,其周围血中的C m和AUC均很低,但4周治疗组即已显示疗效。感染8周及12周的兔因其肝脏已受到血吸虫卵的损害,致吡喹酮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降低,故C m及AUC远较感染3及4周组的为大。这些结果提示,用吡喹酮治疗时,病兔周围血药浓度与疗效无密切平行关系。小鼠和兔于感染血吸虫后不同时间口服或肌内注射吡喹酮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2‐2(肖树华等1987g)。

……
——《抗蠕虫药吡喹酮的研究与应用》
书名:《抗蠕虫药吡喹酮的研究与应用》
栏目:抗蠕虫药吡喹酮的研究与应用 > 第二章 吡喹酮的药理作用 > 第八节 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
作者:黄一心 肖树华
参编:陈名刚,管晓虹,黄一心,梁幼生,钱承贵
页码:96-97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