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法最早由Bangham报道,这是至今仍常用的方法。然后加入缓冲溶液(水溶性药物可溶解其中),在磷脂相转变温度以上充分水化,则可形成多室脂质体,其粒径范围约1~10 μ m。多室脂质体可进一步采用各种机械方法得到小单室脂质体(如高压氮气挤压法或探头超声法)。加入浓度分别为1%和2%的抗坏血酸磷酸钠水溶液水化,水化在膜材相转变温度以上进行,以非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和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作为膜材形成的脂膜分别在23℃和80℃条件下水化,即形成抗坏血酸磷酸钠脂质体,将此混悬液用超声波发生器进行超声处理以减小粒径[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