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病理学]第一节 精神疾病动物模型的主要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确定动物的某些行为和人的症状之间的相同性,随之还要验证实验性操作是否能够在动物身上诱发出与人的症状相同的改变。然而,无可置疑的是,很难准确地界定动物的行为和人的精神症状之间的相同性;另外,对某种精神疾病的定义也常常是主观的,而且对精神疾病的症状界定以及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本身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更新过程中;因此,这一目标常常很难充分地实现。 精神疾病动物模型的另一个目标,也是最为广泛利用的目标,是要系统地验证和探讨精神药物的疗效,或者为新药的开发提供可能性。 由于精神疾病诊断的复杂性和不断更新变化的特点,精神疾病动物模型的第三个目标是试图模拟某种特殊的、临床上可见的征候(signs),而不是模拟整个症状。用这种方法,研究者可以获得关于某些精神病理现象的更精确的信息,而且,还可以用来研究多个疾病单位所共有的某个征候。要认识并模拟出这些心理过程,首先要确立一个针对这个心理过程的假设的结构性定义及操作性定义,且该定义应该能够满足对这个动物模型的结构效度的实验性检测。这种模式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它可以通过对正常人和动物的比较来确立其假设性结构的异种间效度,而不仅仅是通过患者和被实验处理的动物来进行研究。精神疾病被视为多基因疾病,上述的每一个内表现型可能是单一基因作用的结果,这无疑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一篇 精神药理学基础 > 第八章 精神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135-136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