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5﹒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症

致病药物: 1)安定药、吩噻嗪类药物:是粒细胞缺乏症最常见的原因,其中以氯丙嗪最多见。2)抗风湿药:保泰松、羟基保泰松、消炎痛为目前最常见的原因。发病机制: 1)免疫机制:如氨基比林作为半抗原而进入机体,与蛋白质结合成为全抗原而具有抗原活性,在体内产生抗体。临床表现: 1)免疫型:以氨基比林作为代表,起病急发展快,服药后7~10天发病,全身症状严重,可有发热、寒战、关节酸痛、乏力,可有恶心、腹胀,严重时意识障碍。常同时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有时伴有溶血性贫血,氯丙嗪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可有此表现:一般用药几天或几周,甚至几个月才会发病,它能抑制DNA合成,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

……
——《药物不良反应》
书名:《药物不良反应》
栏目:药物不良反应 > 第二章 药源性疾病 > 第4节 药源性血液病
作者:孙定人 齐 平 靳颖华
参编:孙定人,齐平,靳颖华,李勇,杨锋
页码:0
版本:3
出版时间:2003-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