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四、药代动力学特点

在美国市场上流通的丙戊酸盐有5 种口服剂型:①双丙戊酸钠,一种肠衣包膜的等量配置化合物,包含1 ∶1 摩尔比率的等比丙戊酸和丙戊酸钠;②丙戊酸;③丙戊酸钠;④双丙戊酸钠可喷洒胶囊,内装双丙戊酸钠包裹颗粒,能完整摄入或是拆开和喷洒食物上摄入;⑤双丙戊酸钠的缓释剂可提供每日一次的给药方式,实质上有一个较平坦的峰谷比。这样,当丙戊酸盐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从蛋白结合位点置换出来时,总的药物浓度不会改变;但是,具有药理学活性的非结合药物会增多,可能会产生中毒体征和症状。而且,当丙戊酸盐血浆浓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时,非结合的(活性的)丙戊酸盐就会不成比例的增加,药物的清除率会明显增高,结果血药浓度比预计的要低。此外,丙戊酸盐的蛋白结合部分会因低脂饮食而升高,因高脂饮食而降低。氧化通路通过线粒体的β‐氧化生成3‐羟丙戊酸盐、3‐氧丙戊酸盐和2‐en‐丙戊酸盐,通过微粒体的P450 酶代谢生成毒性代谢物4‐en 和2,4‐en 代谢物。丙戊酸盐的清除半衰期通常为5~20小时,并且受影响承担丙戊酸盐代谢的线粒体和微粒体酶的药物相互作用而可能会改变其代谢。对急性躁狂发作,为了较快地起效,患者可口服负荷剂量20~30mg/(kg·d)。丙戊酸盐的剂量可根据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而增加,通常每1~3天加250~500mg/d,达到血清浓度45~125μg/ml。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三篇 精神药物的分类和药理学原理 > 第三章 双相障碍治疗药物 > 第二节 丙戊酸盐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537-538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