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临床表现](三)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安全性评估

sy mptoms,EPSs)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的不同病期的治疗中,急性EPSs 包括帕金森症、急性肌张力障碍和静坐不能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危险性显著减少,各种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临床实践都已证明,特别在以氟哌啶醇作为对照药物时更为确切,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和阿密舒必利在高剂量时静坐不能发生率增加,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而氯氮平、喹硫平在临床治疗中EPSs 的发生率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性。但Geddes 等认为,来自RCTs 的研究大都以氟哌啶醇为主动对照药物,且治疗剂量有过高之嫌,可能导致EPSs 发生率过高的评价。 由于对多巴胺D 2受体的强有力的阻断,特别是对结节‐漏斗部DA 神经元的相对高选择性作用,以氟哌啶醇、硫利达嗪和氯丙嗪为代表的经典抗精神病药常易导致治疗中血清催乳素升高,部分患者出现相应的躯体症状如女性闭经、泌乳和性欲减退,男性性欲减退和勃起困难。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利培酮和阿密舒必利与经典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率相近,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则明显减少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不过,有关高催乳素血症与临床生殖系统和性功能异常表现的相关性,部分研究认为二者并不平行,即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升高与生殖系统症状之间并不成正相关,部分患者血清PRL 明显升高未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而另一些患者血清PRL 未明显升高却又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长期临床治疗中,氯丙嗪、硫利达嗪及氟哌啶醇等都有可能引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三篇 精神药物的分类和药理学原理 > 第一章 抗精神病药 > 第三节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 二、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临床目标和神经药理学目标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315-316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