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建议:临床根据需要可以合用(C)。临床证据:普鲁卡因胺在体内大量转化为有活性的N‐乙酰普鲁卡因胺,而普鲁卡因胺血药浓度则处于治疗浓度之下,抑制普鲁卡因胺的N‐乙酰化过程能保持普鲁卡因胺的血药浓度。Tisdale等[ 1 ]通过7例健康受试者参与的一个随机二交叉对照试验,考察了氨苯甲酸对普鲁卡因胺转化为N‐乙酰普鲁卡因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