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速览]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远端型肌病

基因定位于2p13,基因及功能蛋白不明。受累肌肉包括指长伸肌、手部小肌肉,尤以拇指及食指明显,渐累及其他指及腕部肌肉,后累及小腿前部肌肉,偶累及近端肌肉。EMG肌源性损害,有纤颤、正相电位。有时见神经源性肌肉病理改变。芬兰型远端型肌病,又称为晚发Ⅱ a型远端型肌病。后期可累及下肢近端,大多数可保持行走能力。抗titin抗体染色大多数正常,但C端表达减少。早期下肢远端肌无力,上肢腕和手伸肌力弱。进展较芬兰型远端型肌病慢。基因MYH7定位于14q12,MYH7蛋白表达于Ⅰ型肌纤维,见于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家族。后期累及髋和肩部展肌和外旋肌,面肌可有轻度力弱。电镜可见核内包涵体。其他:①伴边缘空泡的远端型肌病。

……
——《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学》
书名:《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学》
栏目: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学 > 第二篇 神经科疾病的药物治疗 > 第四十九章 骨骼肌病的治疗(一)——肌营养不良的治疗 > 第五节 远端型肌病
作者:匡培根
参编:万新华,于世英,于生元,于美娟,马维亚
页码:918
版本:2
出版时间:2008-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