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速览](2)作用部位及作用机制

氨苯蝶啶及氨氯吡咪二药的作用部位及作用机制相似,主要是作用于远曲肾小管及集合小管,通过直接抑制该处Na +通道,减少Na +的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生理情况下,远曲小管及集合小管基底膜Na +‐K +‐ATP酶提供的能量,可使肾小管液与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建立起Na +浓度梯度,肾小管液中的Na +借助于该电化学梯度,可经肾小管管腔侧膜上的Na +通道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与此同时。碳酸酐酶抑制剂、袢利尿剂及噻嗪类利尿剂之所以促进尿钾的排泌,为排钾性利尿剂,其原因可能是这三类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分别抑制近曲小管、Henle袢及远曲小管起始段Na +的再吸收后,使到达远曲小管及集合小管处肾小管液中的Na +增多。

……
——《中华临床药物学》
书名:《中华临床药物学》
栏目:中华临床药物学 > 第88章 利 尿 剂 > 第6节 肾小管上皮细胞Na+通道抑制剂(保钾性利尿剂)
作者:徐叔云
参编:卞如濂,王浴生,王子厚,王钦茂,史轶蘩
页码:1080-1081
版本:1
出版时间:2003-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