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6.1.2 第二代抗组胺药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左卡巴斯汀、依美斯汀、咪唑斯汀、奥沙米特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H1受体选择性高,极少透过血脑屏障,其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呈镇静作用小、抗胆碱作用与抗组胺作用相分离的特点,故称为非镇静抗组胺药。其中,西替利嗪还有1个独特的药理作用优点,即除在过敏反应早期阻断H1受体外,还对过敏反应后期起重要作用的嗜酸性粒细胞有强大的抑制作用,所以抗过敏药效强于其他所有的抗组胺药。片剂: 30mg 。

……
——《儿科临床药理学》
书名:《儿科临床药理学》
栏目:儿科临床药理学 > 下篇 各论 > 24 解热镇痛药及免疫系统药物 > 24.6 抗变态反应药物 > 24.6.1 抗组胺药
作者:王丽
参编:陈燕惠
页码:24,514
版本:1
出版时间:2015-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