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二、药物的吸收和影响因素

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除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给药外,其他血管外给药途径都存在吸收过程。不同给药途径吸收快慢顺序依次为: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临床常用的血管外给药途径可分为消化道给药、注射给药、呼吸道给药及皮肤粘膜给药。唾液流速一般为0.6ml/min,每日分泌1~2L,p H为6.2~7.2,能降低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和提高弱酸性药物的解离度,促进弱碱性药物吸收而不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小肠吸收:小肠是消化道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由于小肠吸收面积大,血流量丰富,药物在肠道中的存留时间长。这些参数可以间接反映药效的快慢、强弱。

……
——《药理学》
书名:《药理学》
栏目:药理学 > 第一篇 总 论 >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 第一节 体内过程
作者:杨世杰
参编:杨宝峰,王怀良,王永利,王怀良,关永源
页码:24-25
版本:1
出版时间:2005-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