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二、作用机制

肾素为肾小球球旁装置产生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即血管紧张素原)。针对这一机制,已产生了相应的抗高血压药物,如抑制肾素产生的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等)、阻止Ang Ⅱ生成的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等)、Ang Ⅱ拮抗剂(沙坦类药物)以及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针对这一机制可以通过利尿排钠、阻滞钙通道阻止钙内流而使血压下降。高血压的应力作用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始动因素,ET‐1与其他血管活性物质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又使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和释放V WP增加。这些发现,为针对细胞因子的介入进行逆转动脉及心室重构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合理用药》
书名:《合理用药》
栏目:合理用药 > 第六章 心血管疾病用药 > 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
作者:谢惠民
参编:常明,谢惠民,赵志刚,彭敏,李晔
页码:310-311
版本:4
出版时间:2003-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