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是由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的广谱抗生素, 1947年从委内瑞拉土壤样本中首先分离此菌。在1947年后期,氯霉素应用于玻利维亚暴发的一次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治疗,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效果,后来在马来半岛试用于丛林型斑疹伤寒具有显著效果,至1948年,氯霉素的生产量足够临床一般使用。然而到1950年,它被确认能引起严重的和致命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为此该药仅保留应用于严重感染患者,如脑膜炎、斑疹伤寒、伤寒热。氯霉素的右旋体无抗菌活性,但保留毒性,目前,临床使用人工合成的左旋体。对氯霉素的耐药性通常是质粒编码的乙酰基转移酶所引起的药物失活,此酶为一种胞内酶,能使氯霉素转化成无抗菌活性的乙酰基代谢物,但此种耐药性发展缓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