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理学上,这些受体可以被分成两类,即D 1样和D 2样受体,D 1样受体亚型包括D 1和D 5受体,D 2样受体亚型包括D 2、D 3和D 4受体。有趣的是,与D 1受体相比较,D 5受体对DA 的亲和性要高出10倍,尽管D 1受体更普遍。 尾核、壳核,伏隔核以及杏仁核D 1受体mRNA 的密度最高,隔区(septal region)、海马、丘脑、小脑以及大脑皮层的密度较低。在小脑,D 1受体的mRNA 主要表达在颗粒细胞层的前小叶(anterior lobules)。 尾核、壳核,伏隔核、VT A 以及黑质表达高水平的D 2受体mRNA。大脑边缘系统,如伏隔核的D 3受体mRNA 的密度最高,而黑质、VT A、中隔核、丘脑、小脑以及大脑皮层的D 3受体mRNA 的含量中等。另外,小脑吲部的9 和10小叶也表达D 2和D 3受体mRNA。 D 4和D 5受体的mRNA 不像D 1~D 3受体那么多地表达在大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