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第二节 口服降糖药

继1918年观察到胍具有降血糖作用之后, 1930年人们首次发现磺胺可引起低血糖。1954年,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个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随后,促胰岛素分泌剂(餐时血糖调节剂) 、胰岛素增敏剂(如噻唑烷二酮类)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相继问世,为T2DM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用药选择。它主要通过与DPP - Ⅳ活性部位的205位和206位谷氨酸形成盐桥,抑制DPP - Ⅳ的活性,进而保护内源性GLP-1免受DPP - Ⅳ的迅速降解,使血清GLP-1水平升高,导致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最终产生降血糖作用。由于磷酸西他列汀的作用完全依赖于内源性GLP-1的分泌,故不适用于GLP-1分泌有障碍者。

……
——《药理学》
书名:《药理学》
栏目:药理学 > 第三十二 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作者:杨宝峰 陈建国
参编:杨世杰,颜光美,臧伟进,魏敏杰,孙国平
页码:393-396
版本:3
出版时间:2015-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