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Noweel和Hungerford [ 3 ]首次描述一个在绝大多数(约95%)CML患者细胞存在的特征性染色体异常,即Philadelphia(简称Ph)染色体。这一染色体异位的结果是,在22号染色体上形成bcr‐abl嵌合基因,在9号染色体上形成对应abl/bcr嵌合基因,后者对CML没有任何功能,至今也未鉴定出Abl‐Bcr蛋白[ 5 ]。与c‐abl蛋白不同,p210bcr‐abl融合蛋白与Abelson小鼠白血病病毒v‐abl编码的gag‐v‐abl融合蛋白一样,具有失调的、结构性激活的酪氨酸激酶活性[ 6 ],并大量存在于细胞浆,与许多细胞骨架蛋白形成复合物。这些特性对细胞转化及CML的恶性表型是完全必要的[ 7,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