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Jon Vane提出COX理论。人体细胞内的花生四烯酸经过COX作用后产生数十种前列腺素。前列腺素E2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受体,行使其功能的活跃终端分子基本上存在于人体的每一个部位。然而,在1991年又一同工异构酶被发现,随后被命名为COX‐2,而且很快发现COX‐1在大多数细胞中是构成型,承担基本的生理功能。而COX‐2则是诱导型,参与病理条件下的应急反应[ 8 ]。两组COX的亚型分子生物学、结构、功能和组织表达有一定差别。精氨酸由细胞膜的卵磷脂在磷脂酶A2应答化学的、机械的、激素、感染和有丝分裂刺激的作用下释放[ 13,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