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六、蛛网膜下腔内植入导管的大鼠模型

脊髓具有痛觉调理作用,脊髓内镇痛的临床应用比大脑水平镇痛的选择和针对性更强。蛛网膜下腔内微导管的制作以及电刺激阈和甩尾联合可应用于痛阈值变化的观察与分析。通过测量和比较动物在蛛网膜下腔内用药前后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程度,可以对脊髓内固有镇痛系统以及外源性药物镇痛作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多卡因实验阴性者大多是由于导管植入硬膜外腔所致,将导管插入硬膜切口时,有时可在显微镜下看到脑脊液顺导管流出,这是导管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可靠指征。显示药物作用于脊髓后痛阈值节段性改变是本方法的最大优点,也是研究和论证脊髓内镇痛机制的关键。

……
——《镇痛药研究方法学》
书名:《镇痛药研究方法学》
栏目:镇痛药研究方法学 > 第三篇 镇痛药的研究方法 > 第二十三章 镇痛作用机制分析实验方法 > 第一节 镇痛药的作用部位分析
作者:洪庚辛
参编:孙瑞元,郑建全,杜冠华,曾雪瑜,聂红
页码:483-485
版本:1
出版时间:2009-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